首页 >> 教育培训 >> 教学动态
从学员到教员的华丽转身
文章出处:发布时间:2015-07-13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15-07-09 22:21  

 

经培训,36名学员成功转型为掌握备课、讲课技巧的专业教员。

“看完短片,你感觉对担任乡土教员的工作有什么启发?”

“需要热情,要像演员一样,用感情感染自己再感染他人。”

……

 

这是近日台山市乡土教员培训班最后一节培训课《演讲与口才》上的一幕。这节课的主讲老师是来自省委党校的张求会教授。课后,张求会教授不禁感叹,参训学员本身的受教育水平高,基础能力好,多加培训和锻炼,相信能成为优秀的乡土教员。

 

在台山,乡土教员是一个新名词,是党校师资库队伍的新鲜血液,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延伸,主要负责乡镇一级党员干部的培训。

 

早在今年4月下旬,台山市委党校首届乡土教员培训班正式开班。今天是培训班的最后一天,经历3期共9天的封闭式培训,36名学员从不懂授课,到渐渐掌握备课、讲课技巧,即将实现从学员到教员的华丽转身。

 

A 打造乡土教员队伍 镇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

 

甄永辉来自四九镇政府,是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其中一员。“我从事基层工作已经有17年了,在基层工作久了,缺乏相应的培训,有时的确感觉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他说。

 

此次参训的学员共36名,都是来自台山市各镇(街、场)党政机关的在职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这些学员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乡土教员,回到各镇(街、场)担负起理论教员的重任。

 

台山为什么大规模地组织开展这次培训班呢?

 

台山市委党校副校长林国贤告诉记者,去年党校对当地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调研中了他们解到,自从镇级党校撤销以来,镇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所松懈,甚至出现只重工作、轻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他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缺乏自己的教员队伍。基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都有“等、靠、要”的思想。“等”是等待宣讲团到镇(街、场)宣讲;“靠”是依靠流动党校教育培训到基层;“要”是需要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前来授课。由于政治理论教育培训学习得不到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是非问题面前分辨不清,在利益面前抵挡不住诱惑,甚至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针对此种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台山市委党校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镇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但是,仅凭流动党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很难满足镇村基层大规模开展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台山市委党校决定在各镇(街、场)培养乡土教员,举办乡土教员培训班,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土教员队伍,将乡土教员纳入流动党校师资库队伍建设中,作为延伸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功能的重要抓手,打通服务基层党员干部“最后一公里”,实现对镇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台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荣超对乡土教员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他表示,乡土教员对加强镇村基层党建工作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乡土教员将活跃在镇村基层,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农村基层最需要的地方。

 

B 培训形式多样 既重理论知识又重实践技巧

 

举办乡土教员培训班是全新方式,有了新想法,但是具体如何开展呢?林国贤称,培训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台山市委党校在既没有现成方法又没有参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从调研到提出设想,从初定计划到出台培训方案,从中找到最佳的培训方式。

 

首先是确定培训学员。本次参训的学员全部来自镇村基层,必须识乡音、懂乡情、讲乡话、接地气。培训前,学员报名不仅需要经当地镇(街、场)组织推荐,过好政审关,还需要党校领导亲自到各镇(街、场)面试考察。“面试什么?重点是考察拟录取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经验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等乡土教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林国贤说。

 

培训班分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全封闭式集中学习培训3天,早、午、晚都有学习培训安排,白天学习理论知识,晚上进行才艺展示训练,课程安排十分紧凑。第一阶段的培训班在今年4月举办,突出党校教育培训的党性原则,以学习“三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史等理论为主,目的是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第二阶段在5月举办,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重点是传授备课方法、讲课技巧、沟通艺术、教态礼仪、课件制作等教学基本功,培养学员具备当一名乡土教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第三阶段在7月举办,主要目的是试讲试教和评课评讲,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备一节课和上台讲一堂课。

 

“虽然是分3次集中教学培训,但每次都主题鲜明,培训内容包括党性教育、能力培训、成果考核三大方面,涵盖了作为一名乡土教员应具备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备课讲课的能力要求。”林国贤说。

 

记者留意到,聘请的授课教师是本次培训班的一大亮点。既有本地多个政府部门的领导,也有来自省、市的专家、学者、教授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他们为学员带来《农村法律法规》、《农村党建理论知识》、《地方党史教育》等多门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程。

 

如何备课、讲课等专业实践技巧也是本次培训班的一项重要内容。“希望这样的培训能让学员学以致用,运用到备课、讲课中,完成培训之前是学员、培训之后是教员的角色转换,实现从学员到教员的华丽转身。”林国贤说。

 

C 党性提高了理论扎实了开展群众工作更有底气

 

“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员队伍,技巧上的不足,可能会制约他们的教学水平。但是,只要他们懂得联系群众,结合基层群众的需求,就是当好一名乡土教员的前提。”张求会教授认为,乡土教员的培训是基层党建、党员干部培训的创举,填补了台山过去对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不足的空白。虽然只是一个培训班,但对学员本身的提升改变是一个良好开端。

 

经过连续3期的培训,甄永辉觉得,不仅自己对党史、党章等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加强,对台山本地热爱的感情也在升温。“台山市档案局副局长关于本地党史的课程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作为台山本地人,听到过去发生在台山本地的故事,还有那么多革命先辈的故事,我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了。”他说。

 

来自广海镇政府的林贤琴则对《演讲与口才》等技巧性课程更加关注。“我在基层工作4年多了。基层岗位要求经常接触群众,怎么与群众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能。这样的课程,对我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她说。

 

今天是培训班的最后一天,学员们接下来还要参加严格的考试。“当然不是上完课就毕业,考试是试讲,试讲一堂课,才能由学员成为教员。”林国贤表示,顺利通过考试毕业后,第一批乡土教员将担任授课任务,回到乡镇中开展工作。

 

“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争取更多机会,在乡镇实际工作中授课,让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林贤琴笑着说。

 

记者手记

 

乡土教员成长需要实践土壤

 

采访过程中,记者巧遇不少过去在基层采访时认识的乡镇党政机关在职人员。他们办事能力强,对乡土情况认识深刻,拥有成为乡土教员的良好“先天条件”。

 

一连三期的培训,让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充电”,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史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正如一位学员所言:“党性觉悟又一次提高了。”

 

但是,这些乡土教员毕竟是兼职的,过去毫无授课经验。如何使这些乡土教员迅速成长,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政府特别是台山市委党校领导的思考。

 

基层工作琐碎又繁重,很多在职人员日常工作已经相当忙碌,如何让他们保证开展授课?记者认为,在乡土教员回归岗位后,授课必须规范化,甚至制度化。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规定一定的授课数量,给予乡土教员硬性考核指标。一来,让授课数量得到保证,二来,让乡土教员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只有具备这样的实践土壤,才能促使乡土教员成长,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得到教育,使这个创新之举发挥最大效益。

 

 

 

版权所有: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横路11号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