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新会区委党校在会城茶坑村举办“梁启超‘乡治’论与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调研座谈会,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会城街道和区直部门领导、村书记代表参与研讨,共商如何将梁启超“乡治”论更好地与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助力我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擦亮梁启超“乡治”基层治理品牌。
坚持自治为基,推进“三治”融合。与会人员认为,梁启超“乡治”基本内容是自治,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要坚持以自治为基,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庞光华表示,梁启超“乡治”论体现了德治的本质,为有效实现基层群众自治,需要推动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区委政法委四级调研员孙陆宝表示,汲取梁启超“乡治”论思想,需要加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健强结合单位职能,提出通过构建人民调解多元解纷体系、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工作、推进法治文化景观建设、发挥团队协作机制、提升农村法治素养、强化基层综合执法等举措,传承启超“乡治”文化,多维度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水平。
传承文化根脉,构筑治理之魂。与会人员认为,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构筑基层治理的思想文化基础。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熊星表示,结合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要从构建多维学研矩阵、焕新宣传创意载体、嵌入日常治理脉络三个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助力建设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和美乡村。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红卫紧扣教学、科研、咨政等职能工作,提出抓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传播“乡治”思想、培养治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用好培训阵地、优化培训师资、抓实课程开发、线上线下并举等措施,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区妇联主席李小玲认为要持续打造启超家风品牌,通过夯实工作载体、打造专业队伍、创新活动方式,推进“启超家教家风”进校园思政课、家庭教育公益课程进基层,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的“家”力量。
汲取乡治智慧,推动治理实践。与会人员认为,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梁启超“乡治”论中汲取历史智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圭峰党工委副书记、会城党工委委员徐丽萍表示,圭峰会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茶坑村为试点,深入挖掘“乡治”文化内涵,将其与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会城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茶坑村党委书记梁国安表示,茶坑村在乡村治理中融合创新梁启超“乡治”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联动、传承优良家风,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从传统“乡治”文化中汲取养分,建设“善治茶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做好“结合”文章,总结治理模式。与会人员认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后,梁启超“乡治”论在新会的应用呈现新气象、新活力,接下来,需要持续做好“结合”文章,总结提炼具有理论探讨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茶坑“乡治”模式。区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维睿表示,要深入研究梁启超“乡治”论思想中茶坑“乡治”的治理精髓,从中汲取重视道德教化、完善纠纷调解机制等启示,通过以党建引领为魂、传统文化为脉、多元参与为纲、礼法相融为基、产业发展为擎,扎根文化土壤,激活历史记忆,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会范本。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黄文表示要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区委社会工作部戚孙瑜副部长结合社工部职能表示,要深入挖掘梁启超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梁启超“乡治”论与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结合上持续下功夫、做文章,总结提炼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茶坑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社会治理多元共治,力争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我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区委党校将认真落实《新会区关于总结借鉴梁启超“乡治”论思想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找准梁启超“乡治”论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充分发挥梁启超“乡治”论在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做好“乡治”大文章,焕发“乡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