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增强本领 临事不惧
文章出处:发布时间:2013-07-10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大发展大进步。增强本领已成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我党注重干部本领的培育和建设问题,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末。1939年,毛泽东在一次延安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70多年过去了,这种状态在党内仍然存在,尤其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期,干部队伍中的本领不足、功夫不深、才学不济问题就显现了。由此看来,“本领恐慌”不外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胸无良策,开局受困。正如毛泽东比喻的“开铺子”,存货不多,取之告罄。
  历史的经验表明,增强本领没有捷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学习”。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但学习本身必须与时俱进,仅携“半部《论语》”肯定走不远。荀子言:“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为学,成为学习型干部的楷模。
  一是端正学风。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现在的党员干部学历较高,早已告别解放初期文化“扫盲”的等级。但干部队伍中心境浮躁、浅尝辄止、不思修炼的“贫血”现象却时有滋生。面对历史重任,我们应该重温《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理解学习之真谛,勿为片叶障目,勿为浮云遮眼,勿为“庭花”乱耳,砥砺胡羯之血气,永葆海纳百川和谦虚进取的精神。
  二是积蓄能量。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只有准备好,才能为自己设计一双合适的舞鞋,舞出自己的风采。庞统作蜀国郴州耒阳县令时,百日积案半日断完,其饱学后的“正能量”很大,“非百里才也”。当今时代一旦需要“缚住苍龙”,敢问足下“今日长缨在手”?所以,领导干部要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通过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在读书学习中寻找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之举和破除发展障碍的创新之道。
  三是干中求学。《实践论》和《矛盾论》堪称哲学星际中的双子座,其深刻通达的工作方法论,彰显了深邃的理性智慧,是“知行合一”的典范。因此,干中求学至少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边干边学。时下干部队伍中有“工作忙,没时间学”之说。其实,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三国时期的“高干”吕蒙就有这种“毛病”。后来吕蒙“折节向学”、“笃志不倦”成为美谈。毛泽东在谈干部读书时,就奉劝人们看《吕蒙传》。另一方面是带着问题学。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任务很繁重。事业是干出来的,但事业是与问题相伴相随的。在许多情况下,“问题”是一些人逃避责任、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优秀的干部应该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不找借口找办法。应该学会在硝烟中滚打、“临床”中体悟、工作中历练,探求真知灼见,炼就“见招拆招”的真功。第三方面是逆境苦学。俗话“自古英雄多磨难”,此言暗合了庄子“白玉不毁,孰为珪璋”之意。我们应善于在逆境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但力求做到“不迁怒,不贰过”,逆势而上。犹太民族建国后仅用一代人就实现现代化国家。成就犹太人的秘密就是学习!据统计,以色列全年人均读书64本。善于读书的民族不会湮灭,必有翻身之日。
  总之,读书学习能够让人增长才干,优化气质,改变观瞻。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有一段话: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命运;尺度,把握人生。这段话十分经典,让人顿悟万千,其基本要旨是劝人学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在党校轮训和培训的学员,应当珍惜时机,把握当下,“强身健体”,学有所成。
                                   
 (党建教研室供稿)
 
版权所有: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横路11号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