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和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新会区委党校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党校资源,用好“新会劳动大学”红色品牌,着力构建党员干部教育特色高地,打造党员干部教育“专精特新”,锻造一支敢闯敢试、堪当重任的新会干部铁军。
一、专研“理论+教材”。一方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区、镇委党校最突出位置持续开展学习培训,将“总理足迹”专题课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相结合,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研讨,深调研圭峰山及周边、新会农业机械厂、古井官冲等,深挖劳大精神、圭峰精神,把周恩来视察新会宝贵资源与新会围垦精神、古兜精神形成系列专题研究,搭建新会特色的党性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在原《周恩来在新会》《周恩来在新会的七天六夜》等教材基础上,联合区档案馆、纪念周恩来视察新会图片展等单位,组织力量搜集亲历者口述史、相关报道文章等汇编“总理足迹”特色课教材。
二、精塑“名课+名师”。一是打造特色课品牌。市、区、镇级党校师资三级联动打造“总理足迹”备课团队,市、区、镇级师资库成员关于弘扬周恩来精神的课程增至6门。今年1月,市委党校林楷贤科长讲授的《闪光的足迹——周总理在新会的七天六夜》、区委党校李红卫常务副校长讲授的《追寻总理足迹,厚植人民情怀》等2门课程被评为2021年江门市党史主题精品课程。2021年以来,“总理足迹”系列课程已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党校系统培训班、江门市政协机关和台山市检察院等单位讲授20多场。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研讨、调研,深挖劳大精神、圭峰精神,把周恩来视察新会宝贵资源与新会围垦精神、古兜精神形成系列专题研究,构建新会特色的党性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从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领悟党的思想路线》、《古兜精神、围垦精神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等课程受到学员欢迎。二是开发体验式课程。围绕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时关于“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题词,制定了《关于开设“三个结合”体验式教学课程的工作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学农”方面,按四季时节,春季设“插秧播种”“采茶摘果”等课程,夏季设“采摘柑胎”“收割水稻”等课程,秋季设“柑围除草”“青柑制作”等课程,冬季设“砍收甘蔗”“陈皮炮制”等课程;“学工”方面,设置“汽车轮胎更换”“红木家具榫卯组装”“模具打磨切割”“陈皮点心制作”等课程,让广大学员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劳动人民首创精神。近期拟举办的新会区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计划开设柑果入茶、葵艺制作等体验式课程。
三、特建“阵地+路线”。用好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目前的教学阵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专题授课场地。将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图片展馆三楼的“恩来学堂”作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场地,每周四开设党课,给有预约的单位学员授课。将当年周总理作报告的所在地“人民会堂”作为“干部大学堂”,举办全区领导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全员培训班等班次。二是现场教学场地。主动到新会农业机械厂、荔枝山、五坑猪场旧址等开展调研,延伸“总理足迹”的现场教学线路;主动与圭峰会城、区人社局沟通,研究新会技师学院部分场室改造,以增强劳大校区培训场所承载能力;主动配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区文广旅体局,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图片展馆的改造升级工作提出参考建议,进一步做实做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四、新创“模式+实效”。以干部大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持续用好“新会劳动大学”红色品牌,构建“五个结合”培训模式,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黑白结合”:干部夜学模式全面开启,在去年区党代会期间,常务副校长李红卫同志给代表们讲授《弘扬围垦精神、古兜精神》的微党课;“线上线下”结合:用好粤视会平台,将“干部大学堂”移上线,《追寻总理足迹厚植人民情怀》等两门微党课列入“葵乡云课堂”,让全区党员干部点播学习;“正反结合”:按照“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思路,在区委党校举行“双碳实验室落户新会、中创新航200亿项目落地新会”等两期表扬式培训。“内外结合”与“专兼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上课结合,让学员走出课室进行体验式教学,邀请权威专家老师来本地授课,比如“三个结合”实训课,将南粤工匠、粤菜师傅、技师能手邀请到实践课堂,进一步弘扬“三个结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