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分校
睦洲镇推出“赋能计划”系列培训课程 开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
文章出处:中共江门市委党校发布时间:2022-08-16

为了更好地落实市委“人才倍增”工程,不断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睦洲镇推出“赋能计划”,以“小切口”做实党员干部教育“大文章”,推动全镇党员教育质量和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为睦洲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党员干部力量。

党性教育+专题辅导

推动教育内容从“填鸭式”向“探究式”转变

滴灌补短板,靶向育精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睦洲镇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党员切实可行、喜闻乐见的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一是摸清需求、精准施训。紧握与南职党委结对共建契机,补足教育培训师资库,及时与南方职业学院专业教师沟通协调,通过整理“需求清单”、建立“培训菜单”,制定《2022年睦洲镇党员干部“赋能计划”培训清单》,开设专题培训22期,对机关、企业和农村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进行专题培训,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增加课程内容的可选性。

二是补齐短板、靶向培训。睦洲镇坚持需求导向,在课程设置中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有、党性教育课程必有、现场教学课程必有、专业对口课程必有、研讨交流课程必有“五必有”原则,突出针对性和目的性:公职人员层面,更加侧重党务知识、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农村干部层面,更加侧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培训;两新党组织层面,更加侧重人力资源管理、团建与组织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确保课程培训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让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常态在线“不打烊”。


  开拓创新+实干强基

推动教育载体从“虚浮空”向“真实精”转变

为破解教育培训浮于表面、学非所用、一训了之的问题,睦洲镇结合党员实际,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载体,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关键处,实现教育培训“人、物、智”等各方面要素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一是推动课程本土化。创新开展“红色专导1+3+6”活动,积极推行党员一对一“传帮带”方式,引导镇级党员干部包村联户,指导驻点村实施“红色专递”服务,通过分类管理驻点村党员,认真倾听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提供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共向机关新进年轻干部发出15项调研课题,累计共收回调研报告54份。

二是推动课程实用化。依托“1+8”新时代教育培训阵地,充分运用八大现场教学点,探索具有睦洲特色“理论培训+现场教学+体验教育”的培训教育模式。通过整合中心小学师资和专业社工资源,以睦洲老年大学为平台,完善声乐、养生、书画、瑜伽等课程设置,坚持线上线下教学双管齐下,做到停课不停学,进一步强化退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0期,受训2268人次。


 领雁聚势+擂台比武

推动教育方式从“灌输型”向“互动型”转变

为推动党员干部素质能力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睦洲镇摸索出新颖的党员教育方式和途径,注重党员干部需求、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一是打造“头雁集训课堂”。为进一步落实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市委“1+6+3”工作部署和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开展“头雁沙龙”交流会和党建擂台赛,各村(社区)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轮番上阵比“功夫”、晒“经验”,达到了互比互学互促的效果,营造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是打造“特色精品课堂”。为全面推进健康睦洲建设,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我镇积极探索基层党校特色课程的方法与路径,结合党建年度重点工作,以党建活动与全民健身一体谋划安排,把气排球纳入镇委党校特色课程,打破常规授课模式,通过领导带头、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方式,引导体育资源下沉基层,推动健身运动常态化开展。今年以来,我镇共累计开展70多场以“强党建活力 展运动风采”为主题的气排球联谊赛,吸引了干部职工2600人次参与到气排球的训练比赛当中。


相关附件:
版权所有: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横路11号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