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分校
新会区委党校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作用
文章出处:新会区委党校发布时间:2024-08-30

近年来,新会区委党校作为新会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认真落实我区普法“十四五”规划要求,以宣教、阵地、师资、科研为抓手,守正创新推进精准普法,助推法治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为新会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贡献党校力量。

一、教而有方,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

新会区委党校将党的二十大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校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并列入党校主体班教学计划。普法教学内容涵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章党规,以及“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等政策宣传,培训覆盖全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的党员。2023年以来,举办法律类课程培训班39期、培训5844人次;仅2024年,深入基层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宣讲73场次、受训3800人次,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宣讲和普法宣教有机结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二、联建阵地,提升法治宣教效能

自2023年底,新会区委党校与新会区委依法治区办,以“五有”模式打造我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基地”,重点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教学、宣介、应用等工作,形成法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成效良好。2024年,阵地举办“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普法15场次;举办江门市基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专题培训班2期,参训680人次。比如,在2024年新会区公务员任职培训班中,安排8门法治类课程,其中案例教学《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房屋征收的探索与实践》,以案说法、研讨交流,让学员更加深刻理解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队伍综合能力。


三、资源共享,建强法治宣教队伍

充分发挥党校系统在优质师资、人才培养、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法治建设类的师资力量。2024年,在区级党员干部教育师资库新一轮调整的基础上,吸纳公、检、法、司等政法系统领导和业务骨干16人,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基地人才库成员,为阵地工作注入新活力。课程库现有《<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要点解读》《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从新会区票决民生实事领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等18门课,其中,部分课程录制成网课,分别在“葵乡云课堂”“新会党校云课堂”推送。2024年,司法局、应急局、党校、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录制了有关习近平法治思想、百千万工程、保障民生等课程5门,线上参学近万人次。依托壮大法治宣教队伍力量和线上线下同步普法,进一步提升了普法宣教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优化课程,推动法治教研咨融合

一方面,新会区委党校发挥党校科研咨政优势,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比如,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常务副校长李红卫带团队研发了启超家风系列课程3门,其主讲的家教家风课程上线“南粤家长网校”“江门女性”“新会发布”“新会妇联”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宣传平台,超过12万人次观看学习,并参加“依法带娃,科学育儿”主题访谈直播活动,吸引7万多人次在线观看。另一方面,加强校内教师法治学习,加强学法用法,定期开展“一月一课”,邀请司法、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业务骨干参与集体备课,增强法治宣讲的“含金量”。2023年4月,依托党校现场教学点——梁启超故居,连续两年邀请省市专家学者、部门领导参与“从梁启超‘乡治’论看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主题研讨座谈,形成《从梁启超的“乡治”论看推进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咨政报告和专题课程,以教学、科研、咨政的一体化建设增强法治宣教工作的理论深度。


相关附件:
版权所有: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横路11号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02492号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